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ご泄ぷ髯鞒鲆幌盗姓铰孕圆渴?,多次对文化遗产?;ぷ鞒鲋匾甘九荆岢隽艘幌盗心诤羁痰男滤枷?、新观点、新论断,在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在创新中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ご械闹匾凼?。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等一系列重要论断,全面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しā贰独肺幕敲蛎灞;ぬ趵返任奈锓煞ü?,仅将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作为法律保护的对象,其他文化遗存一拆了之,对中华文化?;ご性斐裳现匚:ΑH缃?,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将包括文物古迹、地下文物、红色资源、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中华文化标识等类型的文化遗产列为?;ざ韵螅徊郊哟蟪窍缋肺幕挪低承员;ちΧ?,一切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存都被纳入了保护范围。
文物古迹?;ぃ壕】赡鼙A衾吩病?/strong>从甘肃敦煌到山西五台山,从布达拉宫到避暑山庄,文物古迹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大规模城乡建设,一些地方未能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导致文物?;ひ欢让媪傺暇粽?。2012年,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统计结果,近30年来我国有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其中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有些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对文物过度利用,甚至为建设旅游景区而损坏文物。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の奈镆彩钦ǖ目蒲Ю砟睿吵锖梦奈锉;び刖蒙缁岱⒄?,全面贯彻‘?;の?、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こ晒嗷菁叭嗣袢褐凇?。他多次提出,要在?;ぶ蟹⒄?、在发展中?;?;发展旅游要以?;の疤?,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2020年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提出,“发展旅游要以?;の疤?,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2022年在山西平遥古城考察时要求,“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ぃ挝奈锇踩紫?,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强调,要保留历史原貌,明确反对拆真建假。2013年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2020年在广东潮州考察时强调,“要珍惜和?;ず谜夥荼蟮睦肺幕挪?,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しā饭娑ǖ摹安桓谋湮奈镌础痹蛴搿独肺幕敲蛎灞;ぬ趵饭娑ǖ摹袄肺幕挪恼媸敌院屯暾浴痹颍玫礁蛹峋龅墓岢怪葱?。“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被写入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历史风貌的完整性、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成为许多地方文化遗产?;な导闹傅荚颉?/p>
地下文物?;ぃ杭忧抗糯胖返挠行П;?。从一处处古代文化遗址中探究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有序的考古学依据,是几代中国考古学人倾注一生的心愿。2016年6月,宿白、谢辰生、黄景略、张忠培等4位考古学家提出《关于良渚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多年来,各地考古工作者呼吁实现考古前置。为解决地下文物?;っ媪俚谋欢置妫恍┑胤酵ü⒎ㄗ鞒隽擞幸嫣剿?。虽然“先考古、后出让”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但因各种原因这一原则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可能影响国家文物安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他特别强调,“要制定‘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对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使用”。
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彻底解决了“先考古、后出让”等难题。2020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しǎㄐ薅┎莅福罚ㄕ髑笠饧澹┟魅诽岢?,“进行土地出让或者划拨,应当事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预示着考古前置的法治保障不断健全。
红色资源?;ぃ河眯挠们橛昧Ρ;ず谩⒐芾砗?、运用好。习近平总书记从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高度出发,强调加强革命文物?;だ茫煤煤焐试?,赓续红色血脉。从嘉兴南湖红船到延安宝塔山,一批批革命文物是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精神财富。?;ず焐试淳褪潜;ぶ泄膊嘲儆嗄昀次嗣衲毙腋?、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记忆,保护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奋斗拼搏的历史物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新县考察时提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同年11月,在上??疾焓币?,“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切实把革命文物?;ず?、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ぁ?。
革命文物史迹记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史。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散布着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在革命文物的?;し椒ㄉ?,更加注意保持“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的历史原貌。
传统村落?;ぃ毫舻米∏嗌铰趟?,记得住乡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量乡土建筑,不仅反映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文明的历史见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多次强调在乡村振兴中要注意文化遗产?;?。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2015年1月在云南大理考察时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2019年3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ず屠肺幕?,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农村农业遗产?;すぷ鞯玫饺婕忧?。目前,我国已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形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群。
中华文化标识?;ぃ涸銮慷灾谢幕娜贤O?/strong>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中华文明标志性象征的?;ご校蠼ê糜煤霉椅幕?。2015年2月在陕西考察时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2019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切实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格?;ぃ梅⒒映こ窃诖泻秃胙镏谢判愦澄幕械亩捞刈饔谩?,“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すぷ?,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ず谩⒋泻?、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ず?、传承好、利用好”,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ね肪潮;ぬ嵘?、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如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ぴ低平?,并坚持将文化遗产系统性?;ぷ魑椅幕敖ㄉ璧氖滓挝瘢兄谢幕?、赓续历史文脉提供了深厚滋养。
重点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
文化是灵魂,爱惜如生命。从周秦汉唐的西安到元明清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体系是中华文化极为重要的载体,我们理应发自内心地珍惜,竭尽全力地爱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倡导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一再就古城?;ぷ鞒鲋匾甘尽=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的新方案、新路径。
强调古城?;さ闹卮笠庖澹合癜ё约旱纳谎?/strong>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ず秃胙锎秤判阄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对当时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严肃批评:“目前,城镇建设中出现了不少让老百姓诟病的问题,一些地方大拆大建、争盖高楼,整个城市遍地都是工地;城市建设缺乏特色、风格单调;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一些干部追求任期内的视觉效果;一些城市漠视历史文化?;?,毁坏城市古迹和历史记忆?!?/p>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ず贸鞘欣肺幕挪钡闹匾鄱稀K赋?,“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ず谜夥荼蟮睦肺幕挪鞘锥嫉闹霸穑咀哦岳犯涸?、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ぶ蟹⒄?、在发展中?;ぁ?。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挂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要论断。他指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现在,很多建设行为表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无知和轻蔑,做了不少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 阐明古城?;さ目蒲Х铰裕翰荒芨悴鹫娼倌茄拇朗?。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传统风貌,不能随意占用和损坏,也不能以?;の蟛鸫蠼?。这方面要严格制度、严格把关”。同年12月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要求,“要?;ず们叭肆粝碌奈幕挪ㄎ奈锕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按照“老城不能再拆”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各地不断总结古城保护成功经验,更多采用“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保护方略,坚持古城的整体?;?,推动把历史文化名城?;だ锻蓟娴降住?/p> 书写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ご械闹匾凼鲋敢拢夜幕挪;ご惺乱等〉美沸猿删汀⒎⑸沸员涓?。10年来,从文物保护服从经济发展,走向了?;ず头⒄沽秸咄戎匾?,在?;ぶ蟹⒄?、在发展中保护;从历史文化名城成片拆除,走向了古城整体?;?、全面保护;从历史街区大拆大建、拆真造假屡禁不止,走向了在全国范围内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从考古工作被迫让位土地开发的被动局面,走向了以“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设计实现考古前置;从破坏文物的法律成本极低,走向了严格执法,文物?;ぶ丈碜吩?,严厉打击文物犯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ご械闹匾凼?,是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ず胙镏谢判愦澄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の奈镆彩钦ǖ目蒲Ю砟?,统筹好文物?;び刖蒙缁岱⒄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だ肺幕自蹋美肺幕拖执钊谖惶濉?;“要珍惜和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搞过度修缮、过度开发,尽可能保留历史原貌”;“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重要论述,字字句句展现了共产党人热爱文化的境界与情怀,不仅是对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出的明确部署,也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建设提出的政治要求。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国家文化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